從知道這場音樂會開始,到走進音樂廳的那一刻,足足將近半年的時間,這場等了好久的音樂會,為的只是一圓我聽到俄國最人盡皆知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第4號小提琴協奏曲的夢,夢圓了,但我心中對阿柴伯的夢更深了~~~


 節目單:

 6月26日(五) 19:30 

李姆斯基-柯薩可夫:「白雪姑娘」組曲
Rimsky Korsakov: Pieces from "Snow Maiden"

柴科夫斯基:小提琴協奏曲 (獨奏家:布魯尼)
Tchaikovsky: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, op.35 (soloist: Alexey Bruni)

拉赫瑪尼諾夫:第二號交響曲
Rachmaninoff :Symphony No. 2

 上半場是李姆斯基的組曲不算長,暖場的意味濃,我相信大家都為了繼之而來的樂團與普魯尼小提琴家合作的阿柴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,說起這首曲子,是我主要買票進場聽音樂會的主因,這曲子...若你問我聽過多少遍,嗯~~~~不誇張的形容,沒有100遍也至少80遍,手上就有好幾位小提琴大師的不同版本CD,這晚聽這首曲子,可想而知是來圓夢的,是來印證的,是來尋味的,圓我想親耳聽到看到一整個樂團及小提琴家在我面前,一個一個音符傳送到我耳裡,將所有曾在CD中聽的的每個音階,每個感動來印證的,更想在每個高入雲霄的細音,每一個衝突的音點找到悸動.


不過這晚的普魯尼,坦白說從頭至尾的表現若要我給分數,80分吧~~~最糟的表現就屬一開頭了,不知是否還不習慣這場地或是一開始情緒未進入,開頭的音符不夠乾淨俐落,顯得拖泥帶水,毫無力道,但還好這情形只有一開始的5分鐘,後面的表現就越顯精彩.


古典樂中有許多精彩的"協奏曲",不論是鋼琴協奏曲,小提琴協奏曲,大提琴協奏曲,甚至豎笛協奏曲等等,協奏曲的"協"這個字,我覺得用的非常經典傳神,意指這種形態曲型是由某一種樂器,與整個室內樂團間的搭配演奏,所呈現出的樂曲,而之所以我覺得"協"這個字經典,是因為這單一樂器的演奏,與整個室內樂團間,靠著彼此互相間樂音的衝突,競爭,抗衡,堆疊,與和諧,追隨,共鳴,所譜出樂曲中的激昂,悲傷,愉悅與輕快.


上一段鋪陳的梗只為表達這一段我想要說的,普魯士與整個樂團在表達這首經典小提琴協奏曲的狀況,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許多小提琴手既愛又恨的曲子,因為對一個小提琴手來說,這首曲子若能以高超獨奏技巧及與樂團完美合作功力表現,那麼這是一首可以完全表現小提琴手琴藝的曲子,所以每年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上,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小提琴手以這首曲子當作比賽曲目,但若表現不好~~~~也會很無情的馬上被台下聽眾一耳聽出,那日普魯士的表現我就覺得,他的獨奏部分表現非常美,有90分了,但當與整個樂團合奏時,他就被整個樂團吃掉了,甚至有1,2個音走掉了,與樂團搭配時的拍子偶而會慢個1/4拍,與樂團的"競爭抗衡"不見了,與樂團的和諧也不夠,最後ending的那一小節,力道也不夠強,所以,雖不算差,但並不夠精彩~~~


我最喜歡的小提琴手是美國的帕爾曼Perlman,他的那雙無人能比的大手,讓他能彈出無人能及的超美技琴音,聽他的CD無數次後,我想我已不自覺拿他的琴技與普魯士相比,但想想這世上只有一個帕爾曼啊,我這樣似乎有點要求過高與完美了,若不是拿帕爾曼相比,普魯士已經表現很不錯了.


若論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,真正見到功力表現當屬那晚下半場的Rachmaninoff:Symphony No. 2,樂團表現的流暢而優揚,指揮普雷特涅夫對樂團彼此間的搭配也掌控的相當好,結束時的氣勢磅礡拿捏恰如其份,有90分了.



聽後感p.s.

1.樂團首席小提琴手,竟是一位俄羅斯年輕美女,有著180公分以上超級紙片人的模特兒身材,穿著一件全黑全露背細帶繞頸及地晚禮服,當她一進場坐在首席位子上時,全場譁然,可以感覺到現場一股"哇!這麼年輕美麗的女小提琴首席啊,真的假的?!!"氣氛,而她也沒令大家失望,下半場有一小段她的獨奏,雖然很短,但琴藝功力得以被印證,她絕不是個花瓶,功力深厚啊~~~

2.那晚在表現阿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時,咱們觀眾又有人不該鼓掌,但忍不住又鼓掌了~~~唉~~~現場觀眾及樂團都一陣尷尬啊,中場休息快開演前,廣播說了:下半場表演,請觀眾不要在樂章間鼓掌,以免影響整齣樂曲進行時間"...呵呵呵,現場大家一陣笑聲,真的很尷尬啊~~~

3.這種音樂會,都會看到各種名人,那晚也不例外,看到了張忠謀及他夫人一起來,我也看到了坐我前幾排的許博允來,呵呵大家都來朝聖了~~~~



兩廳院官網介紹資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acesung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